找到相关内容722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说五戒

    当然除了佛在教化的时候,对外道要降伏他们,有显神通的时候。   这就告诉我们,不要随便轻信一些人说的话。我们要知道打大妄语,就是未证说证,未得说得,这个“得”就是指在修学佛法上的得证。小妄语,就是心口...将来诸戒能善护否?”答:“能护”。师父说:“善”。答:“尔”。   将来能善护诸戒,才会接受忏悔。在戒律里有讲,不是说老犯老忏,如果没有真实改过的心,这样忏悔不成。所以。居士们既然发心受戒,我们修学...

    如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4579043.html
  • 无上的智慧——文殊菩萨

    ,以其甚深无上的智慧,宣说诸佛无尽功德,特别是在福城中说法,广宣诸佛种种行门,种种功德,鼓励大众发菩提心,勤求佛道,并劝勉大众,亲近善知识,修学普贤殊胜行。先令六千比丘,发无上意,复令无量众生,共发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3979222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

    现实,不是形而上的玄想。佛陀彻见宇宙人生的真理,开示了“先知法性,后知涅槃”的正法,修学者先彻了因果的必然性--如实知缘起,依缘起而知无常,无我无我所,实现究竟的解脱--涅槃寂灭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379425.html
  • “详考其理,各擅宗涂”——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委

    其来龙去脉与异同关键,而不认同大而无当的、玄学式的融摄风格。他也多少修学过一些基本禅法,临危之际或是繁忙之中,都依然不忘至诚恳切礼拜念诵观音菩萨,但不崇尚天马行空式的玄思冥悟。所以玄奘此时游学之旅的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5579872.html
  • 《五部遗教》等宁玛派典籍与禅宗

    的记载,但有些文献中说他修学不纯,《如意宝树史》所引资料说他伪造过不少旧密幻化类经典,吐蕃王臣欲以处罚,他却隐藏起来,死于后藏娘戎浦),须加提等.《五部遗教》中也罗列了一批吐蕃人中的禅宗信徒,为我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0979888.html
  • 真言宗小史序(潮安王弘愿撰)

    实慧传一法界。真雅传多法界。大师灭后,二师皆德誉隆勃。遂至分真言宗之二大法流。然于教相谈义,未尝有异说也。   实慧之传有真绍。真绍者,俗姓池上氏。少侍大师,修学密轨。后受灌顶于实慧而嗣其法焉。称为日本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55480040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述评

    是每一位修学佛法者所应该阅读研究的圣典。”   就在同一年,台湾佛光出版社也出版了《杂阿含经》,则分为五阴诵、六入处诵、杂因诵、道品诵、八众诵,收入《佛光大藏经·阿含藏》。由于《杂阿含经》译于南朝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烦恼,是根本后得二智能正断的。所以,诸佛法修行者,依于佛法的实践,经过长期的修学,使赖耶中的染法种子淘汰,不再为诸染法所依,使赖耶中的净法种子增长起来,而成为纯净无漏法所依。   2、所转依,就是执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起功德,令诸菩萨依此修学破无明壳,显性德故」(同上·108下)。由上之略举,可看出一部《华严经》所阐述教义在于无尽法界缘起,且此为诸经教之本,亦是开发众生之性德。由此种种可以看出《华严经》所显示之性质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维护,才使得一些佛教名山四季常青、绿水长流,成为人间仙境。僧侣们修学佛法,注重内心的清净、平和,同样注重外在环境的清静、庄严,既净化了自己,也美化了环境,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。此外,佛教主张“不杀生”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